365体育网址

图片
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敬老版 |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网站专栏
首页 走进大足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环境 政民互动 大足数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走进大足>大足文化> 石刻文化

“真容伟巨”的宝顶释迦涅槃及生平事迹图

日期:2023-03-21


宝顶山释迦牟尼涅槃图。


涅槃图局部。

九龙浴太子图。

涅槃图前弟子像。


“真容伟巨”的宝顶释迦涅槃及生平事迹图


在大足5万尊石刻造像中,体量最大的一身石刻造像,居然是一尊半身的造像,据说这尊半身的造像,那未雕刻出的手足,是“手摸巴县,脚踏泸州”。这尊造像,就是宝顶山大佛湾的释迦牟尼涅槃像。

宝顶山释迦牟尼涅槃图
  释迦涅槃图,俗称“卧佛”,龛中雕刻一右胁而卧的释迦牟尼佛,长达31.6米,未展现完全的双肩宽7米,头北足南,双眼微闭,神态安详,似乎正在熟睡之中。膝部以下部分,没入岩石之中。在佛像前,雕刻有供桌,在其上摆放有桃子、石榴、佛手、葡萄等果物。供桌的两侧各有半身的天王,桌前有一高1.85米的半身帝王像,头戴冕旒,手捧朝笏,面对释迦涅槃像作肃穆哀悼状。在供桌上方刻一朵祥云,冉冉而升至龛的顶部,在云中站立九身造像,居中的是释迦母亲摩耶夫人,左侧为释迦的姨母,右侧为释迦的发妻,三像两侧站立持花果、捧香炉的天女,长眉细腰、衣裙潇洒。

涅槃图前弟子像
  在释迦半身像前,还雕刻有一排半身的造像,从头至足,依次雕刻天王、迦叶(该像已毁)、赵智凤、柳本尊、阿难、舍利子、须菩提、富楼那、目犍连、迦旃延、阿那律等释迦弟子、护法神像,这些像手中大多捧持有器物,如金瓜、莲花、果盘、如意珠、经书等。
  释迦涅槃图整龛造像气势宏伟,布局严谨,虚实相间,意境深邃,颇多新意。
  “涅槃”是佛教徒修行追求的最高果位
  (佛教名词,谓修行得道已证正果之位)和最理想的境界,即达到肉身消失、不生不死的永恒状态,是修行者灵魂的永远升华。据佛经等资料记载,释迦牟尼在80多岁时,于拘尸那迦城娑罗林双树间,右胁而卧进入涅槃,此时,大地震动,众生悲号哭啼,释迦的母亲摩耶夫人听闻后,悲伤欲绝,与诸天女从空中来到双树间,释迦听闻其母声,便以大神力令棺盖自开,为母说法,其母心生欢喜而归,此便是双树间站立九身像的来历。一般的涅槃图,弟子多为捶胸顿足的悲恸状,此处的弟子像则端庄肃穆,祥和宁静,颇有创新。
  涅槃图中的创新还体现在半身设计上。龛中释迦牟尼佛只显露出半身,双脚隐入岩际,右肩陷于地下,左肩在五色祥云之中,以示释迦牟尼横卧于天地之间。这种处理使造像显得意境博大而有魄力。正是这种“意到而笔不到”的表现手法才产生的良好艺术效果。从而导致了民间一句夸张的俗语,说宝顶的卧佛是“头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而事实上,巴县距大足200公里,泸州距大足140公里。

涅槃图局部
  涅槃图佛像可谓是大足最大的佛像,雕刻匠师也非常注重艺术上的处理,安祥横卧的释迦牟尼,造像造型比例恰当,体形丰圆壮硕。由于匠师们多采用圆刀雕刻,所以造像各部分的线条显得较为浑厚柔和,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佛祖涅槃时的安祥之态。其弟子亦为半身像,似从平地涌出,或正或侧、或高或低、或聚或散,或大或小,形态各异,躬身肃立,正在聆听其师的最后一次说法。释迦的胸前设有供坛、祭品和香炉,炉中香烟袅袅,直上青天。在云端之中站着的是释迦牟尼的家眷。这既烘托出佛祖涅槃的神圣气氛,又展现了“以小衬大,以竖破横”的艺术效果。
  正因为释迦牟尼涅槃像宏伟的气势、独特的设计,历来受到世人的赞许。1940年1月,梁思成、刘敦桢等营造学社考察后认为“就崖石凿佛涅槃像一躯,真容伟巨,殆为国内首选”(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1945年4月,大足石刻考察团认为造像“释迦涅槃圣迹卧像,仅半身即七丈余,头大如屋,人立头畔,仅及眉长之半。其上仙女结印,下有弟子问疾,尤伟观也”(吴显齐《介绍大足石刻及其文化评价》)。
  涅槃图前有一弯弯曲曲的水渠,名为“九曲黄河”,据说释迦在涅槃之际,众弟子依依不舍,送行不止,他用手一挥,划出一条滔滔大河把他和弟子们隔开。工匠巧妙地将九龙浴太子的水引入卧佛前曲折蜿蜒的“九曲黄河”,使得造像静有造型美、动有韵律美。

九龙浴太子图
  在涅槃图左右,还有关于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造像。
  在右侧,雕刻有释迦出世图和九龙浴太子图,讲述的是释迦太子出生的故事。释迦出世图刻释迦母亲摩耶夫人,左手握如意,右手捏襁褓布,布内裹悉达多太子。在其旁为九龙浴太子图,据佛经记载,释迦之母摩耶夫人梦一孩子乘六牙白象进入右腋而有孕,怀胎十月后释迦从其母右腋降生。他一落地就朝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并且步步生莲。他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天上飞来九条巨龙,口吐冷暖二泉为太子洗浴,此龛造像采用高浮雕和圆雕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这一情景。龛上部刻九条巨龙,或含珠,或昂首,或张嘴,姿态各异,尽管只刻出龙的头部,但其矫健威猛之势已淋漓再现,龙身隐于山石和祥云之中,给予无限遐想的空间,九条巨龙呈椭圆形排列,以龛正中较大的龙头为中心左右对称,这样的排列方式既规整又不失变化。正中巨龙张着的大嘴是山泉水地出口处,涓涓清泉从龙嘴里终年不息地喷出,龙头的下方,释迦合十结跏趺而坐于金刚台上,虔诚地接受洗沐;台左右两个半身天王,各用一只手托着金盘,他们头戴铁盔,身穿铠甲,表情严肃。
  此龛造像的岩面原本是山上雨水汇集的出口处,聪明的匠师们并不是消极地引水,而是因地制宜先将水积于卧佛上面的池塘里,然后通过暗道使水经正中的龙嘴缓缓吐出沐浴太子,最后经与水池相连的水渠排出,使造像静中寓动。既有佛传故事神秘传奇的特点,又有园林景观之美,乃匠心独运的杰作。
  在涅槃图左侧,刻释迦生平事迹图,该处造像因水侵蚀缘故,保存较差。据考证,这其中就有表现释迦出游四门的故事,即释迦牟尼未出家时,从迦毗罗城四门出游,见生老病死四苦,深感人生无常,而决意出家之事。
  在石窟、寺院之中,讲述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故事图颇多,但是宝顶山的这组造像却表现殊异,营造者以宏伟的半身涅槃像作为中心,在其旁有巧妙引水的九龙浴太子图,这些设计留给世人持续不断的赞许,绵延至今。李小强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