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网址

图片
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区政府 区人大 区政协 网站专栏
| 无障碍 |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基层政务公开

您当前位置: 首页>区政府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索引号 ] 11500111709318024F/2020-0012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体裁分类 ] 规划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发展改革委 [ 发布日期 ] 2019-10-13
[ 成文日期 ] 2019-10-03 [ 有效性 ]
[ 索引号 ] 11500111709318024F/2020-0012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体裁分类 ] 规划
[ 发布机构 ] 大足区发展改革委
[ 发布日期 ] 2019-10-13
[ 成文日期 ] 2019-10-03
[ 有效性 ]

重庆市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

?

一、《纲要》实施总体情况

《纲要》实施两年半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有质量、有效益、有速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党的建设新成效促进了政务工作的新提升。《纲要》实施情况总体良好,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势头,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总体要求,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发展基础。

(一)主要目标总体达到进度要求

《纲要》实施以来,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保持了平稳增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31.5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82.3亿元,年均增长10.4%,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170亿元、年均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29.2亿元,年均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2.42亿元,年均增长6.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07元,比十二五末增加4984元,年均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5元,比十二五末增加2598元,年均增长9.9%。

2018年16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9.2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14.3亿元、123亿元和71.9亿元,同比增长4.4%、7.5%和5.1%,规上工业总产值241.6亿元、同比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2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民间投资完成137.4亿元、比达78%,工业投资完成61.6亿元、同比下降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8亿元,同比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亿元,同口径下降12.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同比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8元,同比增长9.2%,发展势头总体良好。

截止2018年6月,《纲要》确定的6大类25项主要指标总体进展顺利,其中《纲要》中期完成的指标19项、占76%,基本完成的指标4项、占16%,差距较大的指标2项、占8%。

根据十三五中期目标完成程度,结合大足区经济发展质态,预测规划期末各个指标完成情况。把是否实现预期程度界定为可以完成、争取完成、难以完成。《纲要》确定的6大类25项主要指标,其中可以完成的指标1560%,争取完成的指标1项、占4%,难以完成的指标9项、占36%。?

(二)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1成渝经济带新兴产业高地建设初见成效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新型工业化成效明显。一是不断夯实1+2+8工业发展格局,两区一园动力强劲,汽摩、现代五金、装备制造三大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成功引进重汽、快星、建设等汽摩企业,逐步形成全市最具特色的汽摩产业集群;引进中德五金产业园及一批德系五金制造公司,建成大足自动化与机器人应用服务中心、大足五金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十八行创新工场等五金产业服务平台,五金产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成功引进罗博泰尔、重科智能等生产项目,双钱轮胎50万条胎扩能项目建成投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迅速发展。是电子信息、循环经济、现代家居、特色消费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大昶宝、宇海科技等相继投产建成双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龙水五金循环产业链、万古环保产业3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循环经济产业迅速发展;成功签约柯叶、双虎等9家企业,固豪木业、什木坊、港利等11家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是引进宏洋生物、希光科技等保健饮品、医疗器械生产项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坚持培育现代服务业,商贸迈上新台阶。一是商圈业态日趋成熟,新世纪商都、大润发超市等销售日趋活跃,西南城、居然之家等相继开业,入住商家逾400户。二是商贸物流体系逐步健全,建成投用商邦·渝西汽博中心、普洛斯重庆(大足)物流园,龙水五金市场年交易额突破350亿元,成功创建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区”“龙水购等电商平台,建成京东家电专卖店5个、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点311个。三是金融业发展良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4.9亿元。四是节庆活动初见成效,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重庆)大足国际五金博览会、首届汽车博览会,开展淘宝直播黑山羊、雷竹笋、手工苕粉、冬菜活动,大足四宝知名度不断提升。

全域旅游加快推进,旅游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编制完成《重庆市大足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宝顶、玉龙等7个全域旅游重点镇特色彰显,全景大足新格局逐渐呈现。二是景区建设成效显著。大足石刻景区获评全国旅游综合秩序最佳景区,龙水湖温泉获评国家五星级温泉。三是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改扩建重点旅游公路150公里,慢行系统改造工程48公里,基本形成了“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四是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旅游平台投入运营,大足重庆机场往返专线石刻快巴开行,基本实现景区与城区、高速下道口、高铁出站口的快速通达。五是丰富旅游产品有效供给。打造了南北宋街、昌州古城、大足印象等一批大足旅游商品购物街区和都市旅游购物中心,百世特刻花刀具系列荣获2017中国品牌旅游商品。六是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凸显。相继举办了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龙水湖半程马拉松赛等节会赛事,拍摄了《大足旅游30秒》等专题宣传片,不断创新全域旅游营销方式,实现年接待游客突破1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70亿元。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蔬菜定植面积达28万亩,伏淡季水果定植面积达15.2万亩,建成2万亩设施农业、10万亩枇杷、3万亩葡萄标准化基地,芳香植物种植面积5000亩。三品一标认证74个,名牌农产品3家,大足冬菜入选重庆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足黑山羊入选国家级地理标志商标。是农业生产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引入猪八戒网等第三方机构,建成原乡?荷花村农夫电商集市、原乡特产加工坊等,起步建设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4个,家庭农场180个,培育市级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37家,农村土地流转率达42%。是农业生产要素不断强化,建设高标准农田9.29万亩,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9个,农民田间学校10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0人,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53.8%。

2.全市重要的创新创业基地初具雏形

一是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加强与中国汽研、重大、重邮等12所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战略合作,形成科研院校力量定期对企业开展培训机制,建成校企合作桥梁有效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二是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快,成功获批全市首批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建成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2个、市级众创空间5个。三是人才引进工作有序推进,编制了《大足区“技术创新”五年工作要点》,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202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家,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70件,大足石刻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四是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4G网络实现100%覆盖,全面启动光纤到户工程,国土资源信息一张图工程开工建设、档案数字化建设全面实施,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交通、市政、社会治理等领域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扩容升级。五是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策划并举办了以“科技强区、创新圆梦”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开展178沙龙等创新创业活动12次,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尚正逐步形成。

3.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多规合一成果初见成效。完成三大底图(规划类、国土类、环保类)制作,正进入一张图的制作阶段,修编了21个镇总体规划,村规划编制覆盖率达70%,龙棠大道大邮路片区、龙岗棠香组团清明桥片区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二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创正式启动,龙水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万古镇入列重庆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宝顶镇获评中国最美乡镇,玉龙镇上榜重庆十大最美小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6.9%。三是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市首个国家级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区县通过评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成效良好,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建成259个?‘平安·和美’小区,宏声广场、海棠湖公园、石刻大道景观绿化顺利完成。四是新农村建设效果显著,启动棠香人家等项目建设,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示范片1个,“老家·观音岩纳入市级美丽乡村社区化服务示范点,原乡·荷花村列入全市20个乡村振兴典型范例。

4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

一是交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潼大荣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全面加速,登云机场军民合用项目深度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正加紧开展前期工作,渝西川东重要交通枢纽初具雏形。二是能源保障力度显著增强。水丰110千伏变电站前期阶段进展顺利,西禅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和多宝35千伏新建建成投用,大足邮亭LNG储备调峰及加气站、配气站、燃气管线工程启动建设,雍溪页岩气201-H1井试采成功。三是水利设施逐步改善。花朝门水库工程已完工,胜天湖水库扩建工程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展顺利,区域水资源供应能力得到保障。四是市政设施日渐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步行街改造工程启动,建成人民医院人行天桥1座、普通公共停车场8处,顺利完成二环南路隧道口段路面改造工程,建成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25座,濑溪河城区段景观亮化工程、建筑垃圾场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5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稳步推进,指标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项目整体进展良好。二是推动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产业禁投清单,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低效能的产业进入,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砖瓦窑企业,节能降耗成效明显。推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用地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完成了全区生态红线划定方案;沱江(濑溪河流域大足段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小安溪经开区太平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进展顺利;碳汇林业建设深度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44%;实施环保五大行动,贯彻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城乡环境不断改善,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预定目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四是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健全,与重庆荣昌、四川泸县和龙马潭区建立了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在渝西川东七区县建立了跨界调处机制。

6.改革开放成果丰硕

一是积极融入区域开放合作,与资阳市签订深化旅游产业合作协议、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文化旅游合作协议。与川渝两地五市五景区共同推出巴蜀佛教旅游精品线路,加强渝西川东警务协作,构建跨区域协作平台。与内江市东兴区签定现代服务业合作协议,渝西川东九区县签订《电子商务共同发展合作协议》。二是加快推进双桥经开区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不断拓展,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构建。三是招商引资开创新局面,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引进来招商,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基地、建设摩托、开元观堂酒店等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项目相继落户,在芯片制造、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为加速发展、升级发展储备了新动能。四是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有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钢铁去产能138.6万吨,商品房去库存164.27万平方米;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率先在全国建立城乡统一的地价体系,基本实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试点高标准通过中央编办评估验收;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供销综合体制改革工作获全国先进;系统性实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55家区属国企优化整合为34家;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实体经济服务,在全市率先实行三十三证合一;调整完善镇街财政体制,全面保障基层政权运转;建立龙水板块镇园合一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涉农改革,在17个村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

7.民生事业明显进步

一是就业培训、创业力度大大增强。成功举办大足区首届电商创业大赛,开展创业培训4600余人,促进创业就业2000余人;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约13000人,发放创业贷款12000余万元,扶持创业者1150余户,带动就业3300余人;启动全区用工需求大数据建设,建立全区139户重点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与重庆工程学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寻求就业创业工作新突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二是保障民生体系逐步完善。持续推进全民参保,社保待遇逐步提高;建成区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建成龙滩子街道龙滩园社区等12个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万古中心敬老院、宝顶敬老院主体完工,双桥经开区治丧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区治丧服务中心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建设,区级城市公益性公墓规划完成选址。三是教育服务水平稳步提升。龙东小学、四方小学、中敖中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中心、4所镇街中心幼儿园已竣工,城南东序学校、龙水湖育才中学建成招生,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中高职联合办学体系基本建成。四是卫生计生夯基提质。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医院综合楼、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建设进展顺利,160个村卫生室完成基本设备配置,签约家庭医生8.3万户、24.1万人;全面两孩政策有序实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功。五是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公共文体设施开放率达100%,群众体育工作获全国先进,初步建成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体育公共设施服务网络和城区15分钟、镇村半小时文体服务圈,建成经开区恒温游泳馆。

(三)重点项目实施情况

《纲要》确定了十三五时期实施的重点项目229个,匡算总投资约2217亿元,十三五”预计完成投资1773亿元,年均完成投资约355亿元;重大前期储备项目11个,匡算总投资约410亿元。两年半来,重点项目共开工151个(含已竣工32个),前期准备中的项目51个,取消项目38个,实际完成投资约594亿元。

二、《纲要》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强。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31.5亿元,同比增长9.6%,略高于9.3%的全市平均水平,但在渝西地区相对靠后,且低于《纲要》增速10%以上的目标值,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全区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有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低,技术创新投入相对滞后,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足,重生产、轻研究开发,创新动力机制有待完善。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慢。我区汽摩、五金、家居等传统产业体量大、占比高,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转型升级较慢。四是生态保护任重道远。大足区境内无径流量较大的江河,全区人均水资源量576m3,仅为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水环境承载能力弱;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市靠后,加快产业绿色转型经迫在眉睫。五是部分重大项目推进缓慢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大足招商引资引入“高大上新项目较少,在谈项目正式投资少,加之受土地指标紧张、资金短缺因素影响,部分项目进度较慢

(二)面临的新形势

“十三五”中后期,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但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加剧。“美国优先战略”、特朗普减税、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18年7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最新《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18?年和?2019?年的全球增长率为?3.9%,其中,发达经济体预计由2016年的1.7%增长到2018年的2.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则由4.4%增长到4.9%,并将保持稳步上升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正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宏观国民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十三五”中后期,我国将继续保持“三个不会变”(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市场化改革的取向不会变、扩大开放的决心不会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秩序治理水平不断改善,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持续提升。

在新形势下重庆将坚决肃清***恶劣影响和***、***流毒,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为重庆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同时,重庆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的格局在巩固、进的动力在增强、好的势头在延续。

面对国际、国内和全市发展环境与形势的重大变化,全区整体上仍将处于有更大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利于大足实现换道超车、弯道超车,变“追赶型”发展为“引领型”发展。全区上下扎实推进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实施“七个提升行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平安稳定,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鉴于《纲要》的部分表述与党的十九大、市委五届三次会议精神不相吻合,建议删除不合当前时宜的提法。

三、《纲要》实施后半期的重点工作建议

根据中期评估情况和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十三五后半期推进《纲要》实施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按照市委五届三次四次全会以及区委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工作部署,坚决肃清***恶劣影响和***、***流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美丽大足幸福大足”奋斗目标和“成渝发展主轴的重要支撑”功能定位,坚决打好攻坚战”,大力实施八项行动计划”,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认真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计划,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各种生产要素集聚。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构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货运铁路等综合交通格局,形成“一轴双廊六向”立体交通网。推动潼大荣高速公路如期建成投用,大内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力促渝蓉高速公路内环连接道项目尽快启动。配合做好成渝中线高铁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积极协调重庆铁路二环线(合川至大足段)建设,配合做好成渝铁路重庆段扩能改造,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工作;改造国省道111公里,所有国道达到二级以上标准,80%省道达到三级以上标准

加快完善区内交通网络。建好“畅安舒美”普通干线公路101公里。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道口连接线扩宽工程、经石路、高龙路等环道建设90公里,串连重要道口、重点镇街、旅游景点建成1600公里“四好农村路”,村民小组通畅率达到100%。改造产业路、旅游路200公里。加快大足北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龙水、经开区交通换乘功能。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实现全区镇街通公交。基本实现镇街10分钟上高速半小时城区。

加快提升水电气讯保障能力。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胜天湖水库和玉河水库扩建、朝阳水库和麻柳冲水库新建等项目,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脱贫攻坚“户户通”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新建110KV变电站3座,全区日供电能力达到900万千瓦时。建设中石化永川至经开区页岩气管线,新建改造万古、邮亭、龙水液化天然气调峰站。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打造一批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服务平台,强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

(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工业快速发展

坚持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认真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做强智能产业、五金家居两大工业支柱。

做大产业集群。以大数据智能化为重点,着力发展包括智能装备、电梯、机器人、专用车及汽摩配套、集成电路等产业,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智能产业集群。利用好中国汽研院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服务汽车产业发展。加快五金产业发展,构建门类齐全、链条完善的现代五金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五金集聚高地。加快小五金产业园建设,鼓励一批有潜力的小微企业进园区。巩固五金专业市场群在中西部地区的领头羊地位。积极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等新兴产业。认真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争取一批军工企业军转民项目落户。

加快转型升级。推进汽摩、五金、家居等产业“机器换人”,力争改造规上传统企业120家,实现全区规上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60%以上。引进先进生产线、生产工艺、管理理念,综合使用教育、经济、行政等措施,带动企业“三创三转一上”。打造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智能工厂,建成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生产线,争取成功申报1个智慧园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电商产业园。推动大足冬菜、笛女酒、天青石等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壮大规模,做响品牌。

搭建科技平台。加快创新中国成立家级经开区和国家级高新区,提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提高企业科技含量。鼓励企业联合中科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构建技术创新联盟,探索“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研发投入强度达到或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在产业园区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提供共享技术平台,培育壮大更多中小微企业。

(三)提升保护传承水平,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努力把大足建设为成渝城市群的国际文旅城。

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切实做好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深入挖掘石刻文化、五金文化、海棠香国文化、重汽文化、革命文化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切实保护传承,有效开发利用,讲好大足故事,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着力将历史文脉融入城乡,选取经典文化元素,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公园广场、乡村院落。启动石公园五金公园建设,每年开展体现鲜明时代特征的石雕、五金作品评选,将获奖作品展陈于公园内,体现石雕和五金文化变迁,锻造大足工匠,让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大力推动文旅融合。着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积极引进文旅项目,做出亮点、做强特色、做深内涵、做大规模,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打好“人文”牌,把“大足古八景”、历史人物故事融入景区景点建设,持续开展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四百工程”等文化交流活动。在川汽厂老厂区建设汽车博物馆,发展汽车文化游。打好“温泉”牌,依托龙水湖国家五星级温泉,做好养心养生养老文章,建设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好“乡村”牌,做美“棠香人家”“老家·观音岩”“原乡·荷花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实现石刻景区、龙水湖度假区、美丽乡村无缝连接,把“珍珠”串成“项链”。健全大旅游管理机制,形成旅游发展合力。强化与国内知名旅行社、新媒体合作,抓住文化、旅游消费热点,做好宣传营销。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推动石雕、剪纸、五金锻打、鲤鱼灯舞、火烧龙、狮舞形成特色文化产业。规划建设石雕产业园,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振兴石雕产业。积极支持文艺创作,推出一批歌曲、MV、小说等文艺作品,传承文化、营销大足。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用“三馆一中心”,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向农村倾斜。精心策划宝顶架香庙会、美丽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活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创响龙水湖半程马拉松品牌。

(四)提升统筹协调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城市提升两大工作面,不断提高城镇化率,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深入开展“三城”同创,打造良好人居环境。保证规划严肃性结合背景山体、滨水地带等留出城市开敞空间,留足道路两侧建筑退让距离,加强色彩管控,建筑项目容积率不超过2.5高水平打造新城核心商圈,升级老城商圈,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商业街。每年新增城市绿地2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6%,在道路两侧形成带状公园年至少新建一大两小3个公园,未来年建成体育公园、儿童公园等10个公园坚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每年引进新品种至少300个。培植和研发有香味的海棠,唤起“海棠香国”记忆。实施城市微更新,改造升级老旧小区、公共空间、交通环境,开展违章建筑清理整治,推行围墙“透绿”,补足城市品质短板。

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坚持“以业为基、以人为本、以文为魂”,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围绕优质粮油、特色果蔬、生态养殖、四季芳香四大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依托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打造现代农业教学实训基地,推进农村“双创”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道口经济,以城市规划区外的高速公路、铁路道口为节点,发展现代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配套等产业,促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以城带乡推进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公共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三变”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各种资源。鼓励城市人才、资本等各类要素下乡,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政策性农业担保贷款能力达到10亿元。

(五)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共建共享发展

认真落实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每年12月25日集中投用一批重大民生项目,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拓宽居民收入渠道,三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强重点产业、重点行业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积极做好双拥工作和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满足各类健康养老需求。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认真落实好社会救助兜底政策。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新城区中小学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用教育所取得的成绩,“让大足的孩子留在大足读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职业院校提高专业设置与我区产业发展的契合度,设立涉农专业,加快培育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技能人才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做实医联体,推进医共体试点,发挥好韩德民院士工作室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施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干部接访下访,完善人民调解工作联调机制,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挖彻查,精准打击,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进“雪亮工程”“综治中心”“互联网+社会治理”建设。

(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抓好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制”,在濑溪河、太平河推行由区领导担任河段督导长、水质每月排名通报等制度,开展河外截污、河内治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确保重要河流湖库水功能区水质安全。强力整治建筑扬尘、油烟污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年稳定在300天以上。抓好畜禽与渔业养殖污染等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稳步实施退耕还林,完成营造林38万亩,不断提高全区森林覆盖率。

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破除无效供给。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单位GDP能耗年均降低3.5%。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加大生态环境违法违规案件和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

完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全面落实生态环保准入机制,制定产业禁投清单、项目准入规定。坚持零容忍,依法从严从重处理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加快建设环境监测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水环境监测预警平台。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

(七)提升营商服务水平,促进开放包容发展

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创造力和整体实力,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新发展。

营造优质高效政务环境。围绕重点产业和新产业集群,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制度建设和干部管理,坚决整治办事拖沓敷衍、懒政庸政怠政。落实政务服务“全渝通办”,优化区行政服务中心及镇街服务中心功能。建立免费代办机制,为企业提供免费限时代办服务。推进“一站式审批”,推动审批流程再优化、审批手续再精简、审批时限再压缩,进一步促进行政审批提质增效。

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优化金融环境,鼓励银行开展多元化融资方式,引导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规范劳务中介代招工行为和收费标准。有序降低企业成本和税费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推行“12345有事找政府”企业投诉处理服务机制,依法打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建设更高水平人才队伍。实施5年“千人引才”计划,积极引进教育、卫生、文化、信息、金融、旅游等方面的紧缺人才。注重从思想上引领、从政治上关心、从舆论上引导,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