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网址

图片

【喜迎党代会】构建“U-G-S”协同育人机制 培养新时代高质量师范人才

时间:2022-08-26编辑:周倩  预审:审核:赵波来源: 点击:次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加强师范教育特色建设综述

本网讯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校高度重视师范人才培养,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紧紧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构建“U-G-S”协同育人机制,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着力点,立足高质量培养,厚植行知文化底蕴,构建独具合师特色的育人模式,奋力打造高水平师范生培养高地,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师范教育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文化引领,践行师德养成机制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等重要论述和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深化陶行知教育思想“爱国、求真、实践、创造”等理念内涵,坚持将践行行知精神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健全行知文化进培养方案、进课程、进教材、进科技文化活动、进师德师风、进校园环境的“六进”机制,以行知文化引领办学育人和师范专业建设。在师范生日常培养中以师德养成为主线,以践行“行知精神”为核心,开展“学陶师陶”系列活动,培养教师职业信念、职业情感和职业角色意识,养成师德行为规范,培养爱教爱生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大学生愿景计划、爱心感恩计划和素质拓展计划“三大计划”,开设弘扬学术的“合师大讲堂”和师范养成的“基础教育大讲堂”,培养师范生应有的人文素养和爱心感恩情怀。围绕“理想教育”“励志教育”“专业教育”“成长教育”四大主题,培养师范生从教信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以践行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为主旨的大学生“行知学堂”已连办10年,遍及省内外多个县区近百个村镇、社区,服务农民工子女,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女10万人次。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合作培养,打造协同育人机制

构建“U-G-S”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合肥市辖区共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全面推进挂职研修、顶岗实习、合作教学教研等务实合作,与合肥市包河区、经开区基础教育战略签订合作协议,出台《教师挂职副校长(副园长)岗位实施意见》等制度,明确“六个一”的工作任务,先后选派54位优秀教师赴中小学(幼儿园)担任副校长(副园长)。

我校教师挂职基础教育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广泛的社会影响,2019年12月11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合肥师院十五名教授走马上任中小学副校长》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此外,光明网、合肥电视台新闻频道也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师资需求,选派500多名师范生到包河区、经开区开展顶岗,出台《合肥师范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明确顶岗实习校地双方权责、顶岗实习主要内容和要求,强化实习指导,为培养未来卓越教师奠定了基础。

产出导向,深化师范专业建设

对标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实施反向设计、正向施工,制定强化实践教育养成体系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产出为导向,构建能力培养全程化、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两方合作、“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教育体系”三线协同的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广师范生教师技能训练计划,开展艺体课程俱乐部制改革和大学英语、计算机课程分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劳动教育,大力推进“课程思政”“三个一百”工程,学校获批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教师教育平台核心课程《心理学》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基于‘以课领训’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圈’”获得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实践取向的教师培养模式建构与应用”等3项教师教育改革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分类设计,分组推进,数据跟踪,分时监测的在线课程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获得线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化学、音乐、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等5个师范专业已通过国家二级师范专业类认证。2020年师范专业整体进入省第一批次招生,2021年师范专业录取分数高一批次文史类省控线7分、理工类省控线9分。

对接标准,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新课程标准》,重新构建“四个层面”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一是打造教师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是为师范生进入教师角色在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教学实践、基础教育管理、基础教育问题与研究等方面奠定基础。二是打造学科专业教育方向课程模块。主要是基于基础教育实际和相关专业发展实际,打造专业视域下的学科教育系列课程模块,主攻专业方向的学科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等,为师范生从事基础教育在专业知识层面夯实基础。三是打造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模块。主要是实施四年实践教学“不断线”,将教师教育课程、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以及基础教育实践观摩、教育调查研究、社会教育实践、家庭教育实践等实践类课程纳入模块,同时将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课程也融入该系列并实施学分制管理。四是打造素质拓展课程模块。旨在将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校园文化融为一体,丰富师范生的科技知识与和创新创业体验,提升师范生的科技兴趣、人文素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通过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等工作的强力推进,帮助教师树立起面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以“应用”和“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功能和课程结构体系的整体观点,逐步完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搭建、课程结构优化、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模块建构、课程资源开发,以及新教材建设,使教师课程改革与建设能力不断提高。

强化实践,优化技能训练体系

为着力解决师范生技能培养与训练体系环节不够规范、不够完善、不够严格及师范院校毕业生教师教育能力、相关综合素质较为缺乏的问题,全面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能力标准》,我校出台了《师范生技能训练2.0方案》和《师范生研习管理办法》《师范生教育实践双导师管理办法》等文件,统构课内实验、课外实训和实境锻炼三个层面实训体系,按照师范生技能训练“五四三二一一”内容(即每位师范生在大学期间需完成“观摩50节优质课程,撰写40份教学设计(学案),学习30个育人案例,阅读20本教育名著,完成10节课堂教学,录制1节精彩微课”,贯穿于大学四年)完成实习任务。强化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优化“三层四类”训练体系,建立一般教学技能、学科教学技能、育人技能、专业发展技能体系、质量标准和训练办法,实施专业技能专项考核。

省级“教师技能训练中心”新增智慧教室、远程互动教室等,全天候对师范生训练开放,将技能训练与教育实习挂钩,在练习中模仿、在模仿中内化、在内化中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增长。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我校师范生在“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在全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6项,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教务处)